长篇历史小说连载《雪域天妃:尺尊公主传奇》
第四卷 佛光永照
第一章 佛塔重建与异客来访
大昭寺佛塔的重建工作,在摩揭陀国之乱平息后的第三日正式启动。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被大火熏黑的佛塔残垣上,尺尊公主穿着素色僧袍,亲手将第一块刻有梵文经咒的青石板递给工匠,石板上“卍”字纹在阳光下泛着淡青光泽,像是在诉说着重生的希望。
“公主,这是从菩提寺运回的檀香木,您看用来修复佛塔顶层的横梁是否合适?”巴姆指着身后的车队,十几根粗壮的檀香木用牦牛绳捆扎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些木料是戒日大师当年从摩揭陀国带来的,本想用于破坏佛法,如今却成了重建佛塔的建材。
尺尊公主上前抚摸木料纹理,点头道:“正好合用。记得让工匠在横梁内侧刻上《金刚经》的片段,既稳固塔身,也能让佛法与佛塔融为一体。”
一旁的文成公主正与大唐工匠商议佛塔彩绘的样式,见尺尊公主过来,便递过一张图纸:“我参考了长安大慈恩寺的塔绘,在飞天图案里加了吐蕃的格桑花元素,你看是否妥当?”图纸上,飞天神女的衣袂间缀着粉色格桑花,脚下是洁白的雪山,既有大唐的华美,又藏着雪域的灵动。
尺尊公主笑着接过:“这样一来,大昭寺的佛塔,就成了大唐与吐蕃情谊的见证。”
两人正说着,禄东赞匆匆赶来,神色略带凝重:“两位公主,逻些城外来了一队特殊的使者,自称是天竺戒日王朝派来的,说要见赞普和两位公主。”
“戒日王朝?”尺尊公主眉头微蹙——摩揭陀国正是戒日王朝的属国,此前的战乱皆因摩揭陀国国王私自发兵,戒日王朝从未出面干涉,如今突然派使者来,不知是何用意。
松赞干布很快在议事殿接见了使者。使者是一位穿着白色僧袍的天竺僧人,手持镶金法杖,举止端庄。他见到松赞干布后,恭敬地递上国书:“赞普陛下,我是戒日王陛下派来的使者鸠摩罗什,此次前来,一是为摩揭陀国国王的叛乱向吐蕃致歉,二是想与吐蕃、大唐结盟,共同守护雪域与南亚的佛法传承。”
松赞干布接过国书,递给身边的禄东赞翻译。尺尊公主注意到,鸠摩罗什的法杖顶端,刻着与大昭寺佛塔基石相同的莲花纹——那是天竺正统佛教的标记,与摩揭陀国奸细所用的“卍”字纹不同。
“戒日王为何现在才出面?”文成公主轻声问道,“摩揭陀国作乱时,戒日王朝为何坐视不管?”
鸠摩罗什叹了口气,解释道:“摩揭陀国国王暗中勾结叛乱势力,隐瞒了戒日王陛下。直到上月,戒日王陛下发现他私调军队,才派兵镇压,可他已提前逃到吐蕃作乱。此次前来,戒日王陛下不仅带来了致歉的礼物,还想请两位公主前往天竺,参加下月在曲女城举行的佛法大会,共商传播佛法之事。”
松赞干布看向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眼神中带着询问。尺尊公主沉吟片刻,说道:“佛法大会是传播和平的好事,但我们需先确认鸠摩罗什使者的身份,以及戒日王朝的真实意图。”
鸠摩罗什似乎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一枚金印:“这是戒日王陛下的御印,公主可派人查验。此外,我还带来了曲女城佛法大会的邀请函,上面有天竺各大寺庙住持的签名。”
禄东赞接过金印和邀请函,仔细查验后,对松赞干布点头:“金印是真的,邀请函上的签名也与我们之前见过的天竺僧人文书一致。”
松赞干布沉吟片刻,说道:“鸠摩罗什使者,多谢戒日王陛下的诚意。关于参加佛法大会之事,我需与两位公主商议后再答复你。你先在驿馆歇息,待我们商议妥当,便给你回复。”
鸠摩罗什恭敬行礼:“多谢赞普陛下,我在驿馆等候佳音。”
待鸠摩罗什离开后,松赞干布看向两人:“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去参加佛法大会吗?”
“去。”文成公主率先开口,“摩揭陀国之乱虽平,但雪域高原的佛法传承仍需与外界交流。若能与戒日王朝结盟,不仅能巩固吐蕃与天竺的关系,还能让大唐、吐蕃、天竺三国的佛法相互融合,对传播佛法大有裨益。”
尺尊公主也点头:“我同意文成的看法。而且,我想借此机会,从天竺带回更多的佛经和佛像,完善大昭寺和小昭寺的供奉。不过,我们需带足够的护卫,确保安全。”
松赞干布笑道:“好,那就这么定了。我会让禄东赞挑选五百精锐吐蕃士兵,侯君集也会派三百大唐精兵随行,巴姆和大唐将领负责护卫你们的安全。”
接下来的几日,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一边监督佛塔重建,一边准备前往天竺的行装。她们挑选了《金刚经》《心经》等吐蕃现有的佛经副本,准备在佛法大会上与天竺僧人交流;同时,还带上了吐蕃的氆氇、酥油和大唐的丝绸、茶叶,作为送给戒日王和天竺寺庙的礼物。
出发前一日,大昭寺佛塔的重建工作已完成大半。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站在佛塔下,看着工匠们为塔身涂抹金粉,阳光洒在金粉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等我们从天竺回来,佛塔应该就重建好了。”文成公主轻声说道,眼中满是期待。
尺尊公主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雪山:“到那时,我们就举行开光仪式,让佛光永远照耀雪域高原。”
次日清晨,逻些城的城门外,松赞干布带领大臣们为两人送行。鸠摩罗什早已在驿馆外等候,看到两人到来,恭敬地迎上前:“两位公主,我们可以出发了。”
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向松赞干布告别后,翻身上马,与巴姆、大唐将领及八百精锐士兵一起,跟着鸠摩罗什,向天竺的方向出发。队伍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雪山脚下,只留下一串马蹄声,在清晨的寂静中回荡——这趟天竺之行,不仅关乎佛法的传播,更关乎雪域高原与外界的和平联结,她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远比想象中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