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尼泊尔黄麻产业依赖进口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5-08-25 14:30

 

thumb-41-7kzn4307egxsnco7qj8tf7ctei5qwm7zzdyhdxe4hfk

据比拉德纳加尔农业局称,黄麻种植面积已缩减至近7000公顷,年产量仅为1万吨。图片:《加德满都邮报》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8月25日讯 黄麻曾是塔莱东部的主要经济作物。高大金黄的黄麻田野曾遍布莫朗、桑萨里和贾帕,为数十家工厂提供原料,并支撑着该地区的经济。

如今,情况已截然不同。产量锐减,种植面积逐渐消失,尼泊尔的黄麻产业只能依靠从印度和孟加拉国进口原材料维持生存。

产量的下降使得该国黄麻种植的黄金时代面临消失的危险。

这种逆转令人震惊。过去,尼泊尔东部平原的黄麻原料出口到印度。但现在,比拉德纳加尔工厂消耗的黄麻原料中,近四分之三必须从边境进口。

工业家拉吉·库马尔·戈尔恰 (Raj Kumar Golchha) 表示:“我们每年进口价值约 30 亿卢比的原黄麻,再出口价值超过 70 亿卢比的成品,大部分销往印度。”

比拉德纳加尔周边仅剩六家私营黄麻工厂仍在运营,而几年前还有十几家。这些工厂每年总共需要约6.5万吨原麻。

当地农场仅供应25%的需求;其余部分则通过进口来满足。

1970年9月,尼泊尔政府与亚洲开发银行同意在尼泊尔启动黄麻发展计划。随着尼泊尔黄麻发展委员会的成立,该计划有序启动。

1974 年 10 月,黄麻开发和贸易公司取代了该委员会。

私营部门有几家黄麻工厂,主要位于东部地区。

从产量来看,黄麻曾是尼泊尔最大的经济作物,1979年,黄麻及黄麻制品贡献了尼泊尔可兑换外汇收入的近50%。

1978-79年度黄麻和黄麻制品出口额为2.96亿卢比,成为国家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

黄麻产量的下降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公司关闭之后。在此之前,农民可以获得种子和化肥补贴,以及培训和技术支持。

由于缺乏机构支持,许多农民放弃了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作物。农民们认为,缺乏沤制池、劳动力短缺加剧、市场价格低迷以及生产成本高昂都是放弃种植的原因。

三十年前,莫朗、桑萨里和贾帕三地种植了超过7万公顷的黄麻,年产量超过10万吨。如今,根据比拉德纳加尔农业局的数据,种植面积已缩减至略低于7000公顷,年产量约为1万吨。

这种作物的命运与比拉德纳加尔的工业崛起历史紧密相连。

1936年,定居莫朗的孟加拉年轻商人拉姆·拉尔·戈尔恰与印度同伙合作,创办了比拉德纳加尔黄麻厂——尼泊尔的第一家工厂。工厂的成功开启了特莱地区商业化黄麻种植的黄金时代。

随后,更多的工厂相继建立,包括 Raghupati 黄麻工厂,为该地区带来了繁荣。

如今,国有的比拉德纳加尔黄麻厂早已关闭,但 Raghupati、Arihant 和 Baba 等私营企业仍在继续运营。

在农场,衰退是显而易见的。

穆罕默德·萨吉德是桑萨里县博克拉哈·纳尔辛格乡的一名农民,他曾经在10多比格哈的土地上种植黄麻。如今,他只种植了3比格哈。“明年的面积可能还会进一步缩小,”他说。

可以看到伊纳鲁瓦-科西拦河坝路沿线的数十名农民正在拔出秸秆,将它们浸泡在泥塘中两周以提取纤维。

当地人把剩余的秸秆用作柴火和栅栏材料。但随着种植面积的减少,他们的未来变得充满不确定性。

这些数字凸显了这种转变。

海关数据显示,2024-25年度,尼泊尔仅通过比拉德纳加尔检查站就进口了价值超过8.18亿卢比的原黄麻。当年,尼泊尔出口了价值3.34亿卢比的黄麻纱和价值超过60亿卢比的黄麻布,主要销往印度。

卡卡比塔的梅奇海关办公室也报告进口量急剧增加,主要来自孟加拉国。

2024-25年,价值44.5亿卢比的黄麻和黄麻制品通过梅奇口岸进入尼泊尔,成为该口岸第二大进口商品。

进口量较上年增长28.4%。

海关官员伊什瓦尔·库马尔·胡马盖因表示:“大部分供应来自孟加拉国,印度黄麻只占一小部分。”

随着进口量的增长和国内黄麻产量的减少,尼泊尔曾经繁荣的黄麻经济有可能成为历史。

农民面临利润下降和压力不断增大的局面,而工厂仍然陷入对外国原材料的依赖循环。

作为曾经象征比拉德纳加尔崛起为尼泊尔工业之都的行业,它的辉煌历史正在迅速消逝。(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