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雪域天妃:尺尊公主传奇》
第五卷 雪域梵音与文明交融
第九章 经堂初立
在尺尊公主的安排下,译经阁内一片忙碌景象。吐蕃译师们耐心地向象雄学子讲解着译经之法,从梵文的字母发音到吐蕃文字的书写规范,从经义的理解到翻译的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着知识。象雄学子们也格外用心,他们日夜苦学,常常在烛火下钻研经卷到深夜。
与此同时,尺尊公主与吞弥·桑布扎挑选了《宝云经》和《佛说无量寿经》两卷经,亲自带领译师们将其抄录在精美的帛书上。帛书的边缘用金线绣着八吉祥纹样,每一个字都写得工整秀丽,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当象雄使者接过译好的经卷时,眼中满是感激与敬佩:“赞蒙,吐蕃能有您这样聪慧善良的公主,实乃雪域之福。象雄愿与吐蕃永结同好,共护佛法。”尺尊公主微笑着点点头:“愿雪域诸邦,皆能在佛法的庇佑下,和平安宁。”
象雄使者离去后,尺尊公主便开始着手筹备在大昭寺旁建经堂的事宜。她亲自到施工现场查看,与工匠们商议经堂的布局和结构。经堂要宽敞明亮,能容纳数百人听经;要设有藏经阁,用来存放译好的经卷;还要有讲经台,方便译师们为百姓讲解佛法。
松赞干布也对建经堂一事十分支持,他下令征调了一批能工巧匠,还拨出了专门的经费。百姓们得知要建经堂,纷纷自发前来帮忙,有的运来石块,有的砍伐木材,有的则义务为工匠们做饭烧水。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经堂的主体结构很快就搭建完成了。尺尊公主站在经堂的地基上,看着初具规模的建筑,心中满是欣慰。这时,扎西带着一群孩子跑了过来,他们手中捧着五颜六色的格桑花:“赞蒙,我们把格桑花种在经堂周围吧,等花开了,经堂一定会很漂亮。”
尺尊公主笑着接过格桑花:“好啊,那我们就一起种,让格桑花陪伴着经堂,也陪伴着每一个来听经的人。”孩子们欢呼着散开,开始在经堂周围挖坑种花。尺尊公主也拿起锄头,亲手种下了第一株格桑花。
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尺尊公主对扎西说:“扎西,等经堂建成了,你也来这里学习吧,以后做一个能为百姓讲解佛法的高僧。”扎西眼睛一亮,连忙点头:“赞蒙,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像您和译师们一样,把佛法的智慧传递给更多的人。”
几个月后,经堂终于建成了。那是一座宏伟而庄严的建筑,外墙用白色的石块砌成,屋顶铺着金色的瓦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经堂的正门上方,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雪域梵音堂”五个大字,是松赞干布亲手所题。
开堂那日,大昭寺的僧人们敲响了厚重的法钟,钟声在雪域上空回荡。尺尊公主身着华丽的服饰,站在讲经台上,向台下的百姓们说道:“今天,是梵音堂开堂的日子,从今后,这里就是我们吐蕃百姓学习佛法、感悟智慧的地方。愿佛法的光芒,照亮每一个人的心灵,让我们都能拥有雪心,获得安宁与幸福。”
随后,吞弥·桑布扎走上讲经台,开始为百姓们讲解《宝云经》中的“雪心之悟”。台下的百姓们听得聚精会神,有的人拿着纸笔记录,有的人则闭目沉思,仿佛沉浸在佛法的智慧之中。
看着这一切,尺尊公主知道,她和松赞干布所期望的文明交融、佛法兴盛的时代,正在一步步地到来。而这雪域梵音堂,就是他们为这片土地种下的一颗希望的种子,未来,它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梵音堂开堂后,每日都挤满了前来听经的百姓。吞弥·桑布扎与几位资深译师轮流讲经,从基础的因果善恶讲到处世的慈悲之道,连目不识丁的牧民都能听懂。每当讲经结束,百姓们还会围着译师提问,有人问“如何让生病的牛羊好转”,有人问“怎样化解邻里矛盾”,译师们总能结合佛法与生活,给出温和又实用的答案。
这日清晨,尺尊公主像往常一样去梵音堂查看,却发现往日热闹的经堂门口格外冷清。只有扎西蹲在台阶旁,眉头紧锁地整理着散落的经卷。“扎西,今日怎不见百姓来听经?”她走上前问道。
扎西猛地抬头,眼底满是焦急:“赞蒙,昨日起,附近村落突然有人病倒了!一开始只是发热、咳嗽,后来竟有人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连饭都吃不下。大家都怕被传染,不敢出门了。”
话音刚落,负责照看村落的吐蕃官员匆匆跑来,脸色苍白:“赞蒙,大事不好!已有三个村落出现相同症状的病人,而且人数还在增加,我们不知该如何医治啊!”
尺尊公主的心瞬间沉了下去。雪域之地气候恶劣,百姓本就容易染病,可这般集中爆发的症状,她从未见过。她立刻下令:“第一,封锁出现病人的村落,禁止人员随意进出,避免疫病扩散;第二,让士兵和健康的百姓将病人隔离在村落的空屋内,每日由专人送药送食;第三,速去大昭寺请高僧前来,同时派人去王宫禀报赞普,请求调派御医。”
安排好这些,尺尊公主没有返回宫殿,而是带着随身侍女直奔最近的患病村落。刚到村口,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草药味混合着不安的气息。她戴上提前准备的麻布口罩,走进隔离屋。屋内光线昏暗,几个病人蜷缩在铺着干草的地上,嘴唇干裂,呼吸微弱。
一位老阿妈看到她,挣扎着想坐起来:“赞蒙,您怎么来了?这里危险,快走吧!”尺尊公主按住她的手,轻声说:“阿妈,我不会走。我们一定会治好大家的。”她仔细查看病人的症状,又询问了发病前的饮食和活动,发现所有病人都曾喝过村边那条小河的水——那是村落唯一的饮用水源。
这时,大昭寺的高僧和王宫的御医先后赶到。御医检查后,面色凝重地说:“赞蒙,病人脉象紊乱,气息虚弱,像是染上了‘浊水之疾’(注:古代对水源污染引发疫病的统称)。那条河的水恐怕被污染了。”高僧也点头附和:“我观天象,近日湿气过重,河水易滋生邪祟,需先净化水源,再辅以草药治疗。”
尺尊公主立刻做出决定:“扎西,你带领健康的村民,在村落上方寻找新的山泉,作为临时饮用水源;御医,你尽快开出治病的草药方子,让士兵去山上采摘;高僧,劳烦您带领僧人诵经祈福,安抚百姓的情绪。”
接下来的几日,尺尊公主始终守在村落里。她亲自监督村民挖掘新的饮水渠,确保每一户都能用到干净的山泉;又和侍女一起,按照御医的方子熬煮草药,一碗碗送到病人手中。夜里,她还会去隔离屋查看病情,为病人掖好被角,轻声安慰着恐惧的孩童。
松赞干布得知消息后,也亲自赶来探望。看到尺尊公主眼底的红血丝,他心疼地说:“你已几日未合眼,这里交给我,你先回去休息。”尺尊公主摇摇头,目光落在远处正在熬药的村民身上:“赞普,百姓在受苦,我怎能安心休息?只有看到他们康复,我才放心。”
就在众人齐心协力对抗疫病时,意外发生了。负责送草药的士兵慌慌张张地跑来:“赞蒙,赞普!山上的草药不够了,我们找遍了附近的山坡,都只采到少量,根本不够所有病人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