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长篇历史小说《雪域天妃:尺尊公主传奇》 第六卷 丝路连雪域 梵风映尼裳第三章 梵音伴唐韵——中尼文化的交融日常
责任编辑:南亚网络电视
作者:雪域博雅
发布时间:2025-08-27 10:21

 

1755166824775


长篇历史小说《雪域天妃:尺尊公主传奇》

第六卷 丝路连雪域 梵风映尼裳第三章

梵音伴唐韵——中尼文化的交融日常


秋末的逻些,第一场雪落下时,尺尊公主的宫殿里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法会——既有天竺的梵音诵经,又有中原的唐乐伴奏,还有尼泊尔的舞蹈表演。来参加法会的,有吐蕃的贵族、中原的使臣、天竺的僧侣,还有来自尼泊尔的使者,大家围坐在经堂里,在香火与音乐中,感受着不同文化交融的温暖。

法会开始前,尺尊公主特意让人在经堂里摆放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器物:供桌上的酥油灯是尼泊尔工匠做的,灯座刻着雪山神女;插在花瓶里的莲花是从天竺运来的,花瓣上还带着晨露;诵经用的经卷,既有梵文原版,也有藏文译本,还有中原僧人用毛笔抄写的汉文注解。“今天的法会,是想让大家看看,不同的文化就像不同的河流,最终都会汇入同一片大海。”尺尊公主站在经堂中央,声音温和却有力,“佛法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法会开始,首先是天竺僧侣诵经。他们穿着明黄色的僧袍,双手合十,梵音在经堂里回荡,虽然大多数人听不懂梵文,却能从他们虔诚的神情里感受到佛法的庄严。诵经到一半时,中原的乐师突然奏响了唐笛,笛声清亮悠扬,与梵音交织在一起,非但不突兀,反而多了几分空灵。尺尊公主坐在一旁,看着文成公主带来的乐师们熟练地演奏,想起去年文成公主曾跟她说,中原的音乐里也有“和而不同”的道理,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诵经结束后,尼泊尔的舞者登场了。她们穿着色彩鲜艳的纱丽,纱丽上绣着金色的孔雀图案,脚踝上系着银铃,一转身,银铃就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舞者们跳的是尼泊尔的“雪山舞”,动作轻盈优美,时而像雪山的云一样飘忽,时而像河谷的水一样灵动。跳着跳着,吐蕃的舞者也忍不住加入进来,她们穿着传统的藏袍,戴着镶珠的头饰,跳着热情的锅庄舞。两种舞蹈渐渐融合在一起,尼泊尔舞者的轻盈与吐蕃舞者的豪迈相得益彰,经堂里的人们都忍不住跟着节奏拍手,甚至有几个中原使臣也站起来,学着舞者的样子比划着,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法会间隙,人们聚在殿外的院子里喝茶聊天。尼泊尔使者捧着一杯酥油茶,对中原使臣说:“你们中原的茶真是神奇,和我们尼泊尔的牛奶一起煮,味道竟然这么好。”中原使臣笑着回答:“这就是茶马古道的妙处,把咱们不同地方的好东西凑在一起,就能生出新的滋味。对了,你们尼泊尔的木雕真精致,我这次回去,一定要带几个木碗给家里人。”吐蕃贵族则拉着天竺僧侣,问起佛经里的故事,僧侣们耐心地讲解,还拿出随身携带的贝叶经,指着上面的文字,一点点解释其中的含义。

尺尊公主站在院子里,看着眼前的景象:中原使臣和尼泊尔使者在讨论茶与牛奶的搭配,吐蕃贵族和天竺僧侣在交流佛经,舞者们还在院子中央跳舞,乐师们则在一旁演奏着融合了唐韵与梵音的曲子。她突然想起刚到吐蕃时,这里的人们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而如今,中原的茶、尼泊尔的木雕、天竺的佛经,已经成了吐蕃人生活里不可缺少的部分。就像殿外的那棵核桃树,是当年尼泊尔商人带来的种子,如今已经长得枝繁叶茂,每年都会结出饱满的核桃,分给周围的百姓。

傍晚时分,法会结束,人们陆续离开。尼泊尔使者临走前,送给尺尊公主一幅画,画的是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广场上有精美的神庙,还有往来的百姓,画的右下角用藏文写着“中尼友谊,如雪山常青”。尺尊公主接过画,笑着回赠了他一本藏文版的《药师经》,里面还夹着一片来自逻些的银杏叶——那是去年秋天,她和文成公主一起在院子里捡的,如今已经成了干枯的金黄色,却依旧带着淡淡的清香。

“明年春天,我们尼泊尔会举办佛诞节,希望赞蒙能派人来参加。”尼泊尔使者握着尺尊公主的手,眼神里满是期待。尺尊公主点头答应:“一定,到时候我会让工匠们带上新做的铜器和氆氇,也让他们去看看加德满都的热闹。”

看着使者远去的背影,尺尊公主抬头望向天空,雪已经停了,夕阳正从雪山后面探出头来,给经堂的金顶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她知道,中尼之间的友谊,就像这夕阳下的雪山,虽然经历过风雨,却依旧坚定而温暖,而那些文化的交融、生活的互动,正让这份友谊变得越来越深厚,越来越长久。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