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长篇历史小说《雪域天妃:尺尊公主传奇》 第六卷 丝路连雪域 梵风映尼裳 第四章 古道递温情——中尼商队的生死相助
责任编辑:南亚网络电视
发布时间:2025-08-27 12:08

 

1755166824775


长篇历史小说《雪域天妃:尺尊公主传奇》

第六卷 丝路连雪域 梵风映尼裳

第四章 古道递温情——中尼商队的生死相助


隆冬的茶马古道,寒风卷着雪花,在山谷里呼啸。这天傍晚,一支来自尼泊尔的商队正艰难地往逻些方向行进,商队首领是年轻的尼泊尔商人拉吉,他这次带来了满满两驮的珊瑚、琥珀和木雕,还有给尺尊公主的一封信——信里说,加德满都今年冬天特别冷,百姓们缺衣少食,希望能从吐蕃换些酥油和粮食。

“首领,前面的山路被雪封了,怎么办?”随从丹增裹紧了羊毛披肩,冻得通红的脸上满是焦急。他的羊皮靴早已被积雪浸透,每走一步都能感觉到冰碴子硌着脚底。拉吉抬手抹掉脸上的雪沫,抬头望去,只见前面的“老鹰嘴”山口被厚厚的积雪堵住,雪层顺着山体的坡度堆叠,最厚的地方几乎没过了骆驼的膝盖,积雪下面还隐约能看见青黑色的冰面,骆驼踩在上面时,蹄子会发出“咯吱咯吱”的打滑声,随时都有坠入山涧的危险。

“先停下来!”拉吉咬了咬牙,声音在寒风里有些发颤,却依旧带着沉稳,“把骆驼赶到山坳里,那里背风,先搭帐篷避雪。”他一边说,一边解开自己腰间的牦牛皮绳,帮着丹增卸下骆驼背上的货驮——货驮外面裹着三层油布,里面的珊瑚和琥珀怕潮,要是被雪水渗进去,就全毁了。商队里的其他随从也立刻行动起来,有人牵着骆驼往山坳走,有人从货驮里翻出帐篷布,还有人捡来干枯的灌木枝,准备生火取暖。

可没等帐篷的木架搭好,暴风雪就来了。狂风像一头发怒的野兽,卷着雪花猛扑过来,刚立起来的木架“咔嚓”一声被吹断,帐篷布被风卷着飞向空中,转眼就消失在白茫茫的雪雾里。拉吉伸手去抓帐篷布,却被狂风带得一个趔趄,重重摔在雪地里,膝盖磕在石头上,疼得他倒吸一口凉气。“快躲到岩石后面!”他挣扎着爬起来,对着随从们大喊。大家纷纷扶着骆驼,往山坳深处的一块大岩石下跑去,骆驼们似乎也感受到了危险,发出不安的“哼哧”声,紧紧贴着彼此取暖。

岩石下勉强能挡住一些风雪,可寒气还是像针一样往骨头缝里钻。拉吉摸了摸怀里的信,信封被雪水打湿了一角,他赶紧把信塞进贴身处的羊毛里,用体温烘干。“首领,咱们的干粮不多了,水囊也冻住了。”丹增抱着一个羊皮袋走过来,袋子里只剩下几块干硬的青稞饼,“要是雪一直下,咱们撑不了三天。”拉吉看着随从们冻得发紫的嘴唇,还有骆驼们低垂的脑袋,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他知道,这次商队不仅关乎加德满都百姓的生计,还关乎中尼之间的商路——要是他们困在这里出不去,往后尼泊尔商人怕是不敢再走这条茶马古道了。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铛声。拉吉猛地抬起头,眯着眼睛往风雪里看——只见雪雾中出现了一串晃动的光点,伴随着“叮铃叮铃”的铜铃声,越来越近。“是吐蕃的商队!”丹增惊喜地叫出声来,他认出那是吐蕃商队常用的铜铃,铃身上刻着“逻些”的印记。拉吉也激动起来,他扶着岩石站起来,朝着光点的方向大喊:“我们在这里!我们是尼泊尔商队!”

片刻后,一支吐蕃商队出现在山坳口。商队首领是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名叫巴桑,他常年往返于逻些和吉隆沟之间,对这条茶马古道的每一段路都了如指掌。巴桑看到拉吉他们,立刻翻身下马,踩着积雪跑过来:“你们是从加德满都来的吧?雪这么大,怎么敢走‘老鹰嘴’?”拉吉苦笑着摇了摇头,把加德满都的困境和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巴桑听后,立刻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担心,咱们一起想办法。我带了足够的干粮和柴火,还有融雪的硝石,先让大家暖和起来。”

吐蕃商队的随从们很快行动起来。他们从马背上卸下厚厚的羊毛帐篷,几个人合力将帐篷搭在岩石旁,又用雪把帐篷的四周压实,挡住寒风;有人拿出硝石,放进铁锅里,再加入雪块,硝石遇雪融化时会释放热量,很快就把雪化成了水;还有人架起铁锅,煮起了酥油茶,浓郁的茶香很快在帐篷里弥漫开来。拉吉和随从们捧着热乎乎的酥油茶,喝下去的瞬间,暖意从喉咙一直传到脚底,冻得发僵的身体渐渐有了知觉。“多谢你们。”拉吉握着巴桑的手,眼眶有些发红,“要是没有你们,我们这次怕是真的要困死在这里了。”

巴桑笑着摆了摆手:“谢什么?去年我们商队在吉隆沟遇到山洪,还是你们尼泊尔商人帮我们抢回了货驮。这条古道上,咱们就是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他顿了顿,又道:“‘老鹰嘴’的雪太厚,硬闯肯定不行。我记得前面有一条小路,是牧民夏天赶牛羊用的,虽然陡了点,但雪没那么深,就是需要有人在前面探路,用镐头刨开结冰的路面。”拉吉立刻站起来:“我跟你们一起去探路!我年轻,力气大。”丹增和几个尼泊尔随从也纷纷附和,说要一起帮忙。

第二天清晨,雪终于小了些。巴桑和拉吉带着十几个身强力壮的随从,拿着镐头和绳索,往小路的方向走去。小路果然比“老鹰嘴”平缓一些,但路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意就会滑倒。巴桑走在最前面,用镐头一下下刨着冰面,每刨开一块冰,就往上面撒些沙子,增加摩擦力。拉吉跟在后面,帮着把刨下来的冰块搬到路边,防止后面的人绊倒。寒风依旧刺骨,大家的额头却渗出了汗水,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在下巴上结成了冰碴子,可没人叫苦——他们知道,后面的商队和加德满都的百姓,都在等着他们开辟出这条通路。

中午时分,探路的队伍终于打通了小路。巴桑让人回去通知大部队,拉吉则留在原地,用石头在路边做标记,防止后面的人走岔路。就在这时,丹增突然大喊:“首领,你看!骆驼好像出事了!”拉吉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帐篷旁,几匹骆驼正焦躁地踢着蹄子,其中一匹吐蕃商队的白骆驼躺在雪地里,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始终没能成功。巴桑和拉吉赶紧往回跑,走近一看,才发现白骆驼的后腿被冰碴子划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染红了周围的雪地,伤口已经结了冰,看起来很严重。

“得赶紧处理伤口,不然会感染的。”拉吉皱着眉头说。他从自己的货驮里翻出一个木盒,里面装着尼泊尔的草药——这是加德满都的老医生特意给他准备的,说是能止血消炎。巴桑也让人拿来干净的羊毛布和酥油,酥油不仅能保暖,还能防止伤口结冰。拉吉小心翼翼地用温水清洗掉骆驼伤口上的血污,然后把草药捣成糊状,敷在伤口上,再用羊毛布裹紧,最后在外面抹了一层酥油。“这草药很管用,我去年在加德满都见过医生用它治过牧民的刀伤。”拉吉一边说,一边轻轻抚摸着白骆驼的脖子,白骆驼似乎感受到了善意,渐渐安静下来,不再挣扎。

傍晚时分,两支商队终于踏上了小路。巴桑让马队走在前面,骆驼队跟在后面,每走一段路,就有随从在后面撒沙子,防止路面结冰。拉吉牵着那匹受伤的白骆驼,走得格外慢,时不时停下来检查它的伤口。月光透过雪雾洒下来,照亮了崎岖的山路,商队的铜铃声在山谷里回荡,像是在为他们加油鼓劲。丹增走在拉吉身边,小声说:“首领,你说咱们这次能顺利到逻些吗?”拉吉抬头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雪山轮廓,坚定地说:“一定能。有巴桑他们帮忙,还有咱们这么多人一起努力,肯定能到。”

又走了三天,商队终于走出了雪山,远远地能看见逻些城外的经幡。拉吉激动地从怀里掏出那封信,信已经被体温烘得干燥柔软,他小心翼翼地把信递给巴桑:“麻烦你帮我把信交给尺尊公主,就说我们尼泊尔商队到了,感谢她一直以来对中尼商路的照顾。”巴桑接过信,笑着说:“放心,我这就去宫里送信。你们先去商栈休息,我让随从给你们准备热腾腾的糌粑和羊肉。”

当天晚上,尺尊公主收到了拉吉的信。她看着信里写的加德满都的困境,立刻让人准备了二十驮酥油、三十石青稞,还有十几匹吐蕃的羊毛布,让巴桑转交给拉吉。“告诉拉吉,这些东西是吐蕃王室送给加德满都百姓的,往后要是有困难,随时跟我说。”尺尊公主对巴桑说,“还有,这次你们商队救助尼泊尔商队的事,我会让人记在《吐蕃大事记》里,让后人都知道,这条茶马古道上的中尼友谊。”

几天后,拉吉带着换回的物资准备返回尼泊尔。巴桑和吐蕃商队的人来送行,还给他带来了一些融雪用的硝石和治疗冻伤的药膏。“路上小心,春天的时候,我会带着吐蕃的羊毛去加德满都找你。”巴桑握着拉吉的手说。拉吉用力点头,眼眶又红了:“一定,我在加德满都等着你们,给你们准备最好的尼泊尔木雕和珊瑚。”

商队出发了,驼铃声在清晨的阳光里回荡。拉吉回头望去,只见逻些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巴桑和吐蕃百姓还在挥手送别。他知道,这条茶马古道不仅连接着吐蕃和尼泊尔的货物,更连接着两国百姓的心。就像这次暴风雪中的相助,往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中尼两国像一家人一样互相扶持,这条古道就永远不会断绝,这份友谊也会像喜马拉雅山的雪山一样,永远常青。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