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雪域天妃:尺尊公主传奇》
第六卷 丝路连雪域 梵风映尼裳第五章
酥油润佛塔——中尼共筑的信仰丰碑
开春后的逻些,阳光渐渐暖了起来,经堂的桑烟在风中飘散时,尺尊公主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尼泊尔加德满都王室的邀请函,邀请她派人去参与杜巴广场新佛塔的修建,还特意提到,佛塔的塔顶装饰,希望能融入吐蕃的金铜锻造技艺。
“这是好事啊。”尺尊公主拿着邀请函,对身边的文成公主说,“去年我们修建大昭寺时,尼泊尔工匠帮我们雕刻了许多佛像,如今他们修建佛塔,咱们也该出份力,让中尼的手艺在佛塔上留下共同的印记。”文成公主接过邀请函,仔细看了看,笑着点头:“是啊,佛法无国界,修建佛塔本就是积德行善的事,咱们不仅要派工匠去,还得带上最好的金铜料,让佛塔修得庄严又坚固。”
很快,尺尊公主选定了带队的人选——吐蕃最有名的金铜工匠曲扎,还有十名技艺精湛的助手,他们不仅带去了大量的金铜料、锻造工具,还带了一本《吐蕃金铜造像图谱》,里面记载了吐蕃工匠多年来打造佛像、佛塔装饰的经验。出发前,尺尊公主特意召见了曲扎:“这次去尼泊尔,不仅要把咱们的技艺教给他们,还要多学习尼泊尔工匠的木雕和石刻手艺,把好的东西带回来。记住,佛塔是信仰的象征,咱们要用心去修,让它成为中尼友谊的见证。”曲扎恭敬地行了个礼:“请赞蒙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把佛塔修得漂漂亮亮的。”
经过一个月的跋涉,曲扎和工匠们终于抵达了加德满都。尼泊尔王室派来的使者早已在城外等候,还特意安排了马车接送他们去杜巴广场。刚到广场,曲扎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广场中央已经竖起了佛塔的基座,基座是用喜马拉雅山的青石板砌成的,上面刻满了尼泊尔工匠精心雕刻的佛经故事,有释迦牟尼成佛的场景,还有菩萨救度众生的画面,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从石板上走下来。
“曲扎师傅,您来了!”尼泊尔工匠达纳快步走过来,他去年曾去逻些学习过铜器锻造,和曲扎成了好朋友。达纳握着曲扎的手,热情地说:“咱们王室特意留了佛塔的塔顶给你们来做,您看,这是设计图,希望能把吐蕃的金铜浮雕和咱们尼泊尔的宝石镶嵌结合起来。”曲扎接过设计图,只见图纸上画的塔顶呈圆锥形,分为三层,最上层是一个金铜打造的宝顶,中间层要镶嵌红宝石和绿松石,最下层则要雕刻八吉祥图案。“这个设计好!”曲扎忍不住赞叹,“金铜显庄严,宝石添光彩,正好把咱们两国的手艺都融进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杜巴广场成了工匠们的乐园。曲扎带着吐蕃工匠,在广场旁搭起了锻造作坊,每天清晨,作坊里就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金铜料在烈火中渐渐变软,被工匠们敲打成各种形状。尼泊尔工匠们则围在一旁,认真地学习锻造技艺——他们虽然擅长木雕和石刻,但对金铜锻造的火候掌握还不够熟练,曲扎就耐心地教他们:“锻造宝顶的时候,火候要控制在‘微红’,太旺了金铜会脆,太弱了又打不匀,你们看,就像这样……”他一边说,一边拿起一把小锤,在烧得微红的金铜片上轻轻敲打,金铜片渐渐弯曲,变成了宝顶的弧度。
尼泊尔工匠们学得很认真,达纳的徒弟阿吉更是天天守在作坊里,从熔铜、锻打、雕刻到抛光,每一步都跟着学。有一次,阿吉在锻造八吉祥中的“法轮”时,因为火候没掌握好,法轮的边缘出现了裂纹,他急得差点哭出来。曲扎见状,没有责备他,反而拿起裂纹的法轮,说:“别着急,咱们可以在裂纹处雕刻一朵莲花,既能遮住裂纹,又能让法轮更漂亮。”说着,他拿起刻刀,在法轮的裂纹处细细雕刻,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就出现在法轮上,不仅遮住了裂纹,还让整个法轮显得更加精致。阿吉看着,恍然大悟,连忙拿起另一块金铜片,按照曲扎的方法重新锻造,这次终于成功了。
除了金铜锻造,中尼工匠还一起琢磨着宝石镶嵌的技艺。尼泊尔工匠带来了大量的红宝石和绿松石,这些宝石都是从喜马拉雅山深处开采出来的,颜色鲜亮,质地坚硬。曲扎则教他们如何在金铜基座上钻孔、固定宝石,还特意设计了“扣榫法”——在宝石的背面刻出小凹槽,再用金铜片做成小扣子,把宝石扣在基座上,这样既牢固又不会损坏宝石。达纳试着用这个方法镶嵌了一颗红宝石,果然比以前用胶水粘的牢固多了,他忍不住对曲扎说:“曲扎师傅,您这方法太妙了!以后咱们尼泊尔的珠宝镶嵌,也能用这个方法。”
佛塔修建的过程中,加德满都的百姓也常常来帮忙。每天清晨,都会有百姓送来热腾腾的奶茶和糌粑,还有人主动帮工匠们搬运石料和金铜料。有一次,作坊里的柴火不够了,附近的牧民们就自发地从家里扛来干枯的灌木枝,堆在作坊门口,还笑着说:“佛塔是为大家修的,咱们多出点力,佛塔就能早点修好。”曲扎看着这些热情的百姓,心里暖暖的——他知道,佛塔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连接中尼百姓情感的纽带,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份友谊添砖加瓦。
四个月后,佛塔的塔顶终于完工了。当工匠们把宝顶安在佛塔最上层时,整个杜巴广场都沸腾了——金铜打造的宝顶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中间层的红宝石和绿松石像星星一样点缀在上面,最下层的八吉祥浮雕清晰可见,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中尼工匠的用心。尼泊尔国王亲自来到广场,看着完工的佛塔,对曲扎说:“曲扎师傅,多谢你们吐蕃工匠的帮助,这座佛塔不仅是尼泊尔的骄傲,也是中尼友谊的见证。往后,每年佛诞节,咱们都要在这里举办法会,邀请吐蕃的僧侣和百姓来参加。”
曲扎带着工匠们返回逻些时,尼泊尔王室特意送给他们许多礼物——有雕刻精美的木碗、色彩鲜亮的染布,还有一本用尼泊尔文和藏文对照的《佛塔修建图谱》,里面记载了这次佛塔修建的全过程,包括中尼工匠共同研发的锻造和镶嵌技艺。达纳还特意给曲扎准备了一个木雕小佛塔,佛塔的底座刻着“中尼友谊,如佛塔永存”八个藏文,他握着曲扎的手说:“曲扎师傅,这小佛塔您带回去,就当是咱们兄弟情谊的念想。明年春天,我一定带着徒弟去逻些,跟您再一起琢磨新的手艺,也看看你们修建的大昭寺。”曲扎紧紧握着达纳的手,用力点头:“好!我在逻些等你,到时候咱们一起给大昭寺的佛像打造新的金铜装饰,让中尼手艺在吐蕃的佛殿里也留下印记。”
回到逻些后,曲扎第一时间去拜见尺尊公主,不仅带回了尼泊尔王室的感谢,还献上了那本《佛塔修建图谱》和木雕小佛塔。尺尊公主接过小佛塔,指尖抚过底座上的藏文,又仔细翻看了图谱里的每一页,笑着说:“你们做得好!这座佛塔,不仅是信仰的丰碑,更是中尼文化交融的见证。我要让人把这本图谱存放在大昭寺的藏经阁里,让后世的工匠都能学习咱们两国的好手艺。”
没过多久,尺尊公主就收到了尼泊尔国王的书信,信中邀请她在次年佛诞节期间,派吐蕃僧侣和工匠前往加德满都,参加新佛塔的开光法会。尺尊公主立刻答应,不仅挑选了二十名德高望重的吐蕃僧侣,还让曲扎带着几名工匠一同前往,顺便把吐蕃的酥油和糌粑作为供品带去——她听说尼泊尔的佛塔开光时,需要大量酥油点亮酥油灯,而吐蕃的酥油纯度高、燃烧久,最适合用来供奉佛像。
次年四月,佛诞节如期而至。曲扎带着工匠和供品,跟着吐蕃僧侣一起抵达加德满都。此时的杜巴广场早已热闹非凡,百姓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手持经幡和哈达,在佛塔周围等候。达纳早早地在广场门口迎接他们,看到曲扎带来的酥油,激动地说:“太好了!咱们佛塔的酥油灯正缺这样好的酥油,用它点亮的灯,肯定能照亮整个广场。”
开光法会当天,天还没亮,中尼工匠就一起忙碌起来。曲扎带着吐蕃工匠,将带来的酥油倒进一个个尼泊尔工匠制作的陶制灯盏里,灯盏上刻着精美的莲花纹,倒上金黄色的酥油后,显得格外庄严;达纳则带着尼泊尔工匠,在佛塔周围挂起经幡,经幡上印着梵文和藏文的祈福经文,风一吹,经幡飘动,就像在诵读着对两国百姓的祝福。
法会开始后,吐蕃僧侣和尼泊尔僧侣一起诵经,梵音和藏语的经文在广场上交织,百姓们双手合十,虔诚地跪拜。当第一缕阳光照在佛塔的宝顶上时,工匠们一起点亮了酥油灯——数千盏酥油灯围绕着佛塔,金黄色的火焰在阳光下跳动,照亮了佛塔上的金铜浮雕和宝石镶嵌,也照亮了中尼百姓脸上的笑容。曲扎站在达纳身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小声说:“你看,咱们的手艺,不仅修好了佛塔,还让这么多人感受到了佛法的温暖。”达纳笑着点头:“是啊,往后每年佛诞节,咱们都要这样,一起点亮酥油灯,一起为中尼百姓祈福。”
法会结束后,曲扎跟着达纳去了加德满都的木雕作坊。作坊里摆满了达纳和徒弟们新做的木雕,有佛像、木碗,还有刻着吐蕃吉祥图案的摆件。“你看,这是我按照你教的金铜浮雕手法,在木头上雕刻的八吉祥。”达纳拿起一个木雕摆件递给曲扎,摆件上的八吉祥线条流畅,既保留了尼泊尔木雕的细腻,又融入了吐蕃浮雕的大气。曲扎接过摆件,赞叹道:“太精致了!要是在木雕上涂上一层吐蕃的金漆,肯定更漂亮。”说着,他从行囊里拿出一小罐金漆——这是吐蕃工匠用金粉和漆树汁熬制的,涂在器物上能长久不褪色。达纳立刻找来一个木雕佛像,曲扎小心翼翼地在佛像的衣袂上涂上金漆,不一会儿,佛像就变得金光闪闪,比之前更加庄严。
“这个金漆太好了!”达纳激动地说,“以后咱们尼泊尔的木雕,也能用这种金漆,让木雕佛像更有灵气。”曲扎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我把金漆的配方写给你,往后你要是需要金粉,也可以跟吐蕃商队说,咱们给你留最好的金粉。”两人越聊越投机,从木雕、金铜锻造到宝石镶嵌,一直聊到深夜,还约定好,下次曲扎来尼泊尔时,要一起研发一种“金铜木雕结合”的新技艺——用金铜做佛像的骨架,用木雕做佛像的衣饰,再镶嵌上宝石,让佛像既有金铜的庄严,又有木雕的细腻。
离开加德满都前,达纳送给曲扎一个特别的礼物——一个用喜马拉雅山南麓胡桃木做的佛龛,佛龛的门楣上刻着中尼两国的吉祥图案:左边是吐蕃的格桑花,右边是尼泊尔的莲花,中间是用金铜镶嵌的“卍”字符号。“这个佛龛送给你,里面可以放你最珍贵的佛经。”达纳说,“就像这个佛龛一样,中尼的吉祥图案能在一起,咱们两国的友谊也能永远在一起。”曲扎接过佛龛,眼眶有些发红:“我会好好珍藏这个佛龛,等你去逻些的时候,我带你去大昭寺,把咱们一起研发的新技艺用在大昭寺的佛像上,让更多人看到中尼手艺的交融。”
回到逻些后,曲扎把在尼泊尔的经历告诉了尺尊公主,还展示了达纳送的佛龛和他们一起研发的新技艺构思。尺尊公主听后,非常高兴,立刻让人在大昭寺里开辟了一个新的作坊,专门用来研发中尼结合的新技艺。“往后,咱们要让这条文化交融的路,像茶马古道一样,越走越宽。”尺尊公主对曲扎说,“不仅是手艺,还要让中尼的僧侣多交流,百姓多往来,让友谊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后来,达纳果然在春天的时候带着徒弟来到了逻些。曲扎带着他们去了大昭寺的作坊,一起研发“金铜木雕结合”的新技艺。他们用金铜打造了一尊小佛像的骨架,用木雕做了佛像的衣饰,还在衣饰上镶嵌了吐蕃的蜜蜡和尼泊尔的珊瑚。当这尊佛像完成时,整个大昭寺的僧侣都忍不住赞叹——佛像的金铜骨架庄严大气,木雕衣饰细腻灵动,蜜蜡和珊瑚点缀其间,既有着吐蕃的豪放,又有着尼泊尔的精致,完美地融合了两国的文化特色。尺尊公主特意让人把这尊佛像安放在大昭寺的偏殿里,还在佛像的底座上刻了一行藏文:“中尼手艺交融,共筑信仰之美”。
从此,每年春天,尼泊尔的工匠都会来逻些交流手艺,吐蕃的工匠也会去加德满都学习木雕和石刻;每年佛诞节,吐蕃的僧侣会去尼泊尔参加佛塔开光法会,尼泊尔的僧侣也会来逻些的大昭寺讲经。中尼之间的文化交流,就像佛塔前的酥油灯一样,一直燃烧着,温暖着两国百姓的心,也让这份跨越雪山的友谊,像喜马拉雅山一样,永远坚定,永远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