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雪域天妃:尺尊公主传奇》
第六卷 丝路连雪域 梵风映尼裳
第六章 蔬果越雪山——中尼百姓的生活交融
盛夏的吉隆沟,河谷里的河水潺潺流淌,坡地上的青稞长势喜人。这天清晨,一支特殊的“队伍”从尼泊尔方向走来——不是商队,也不是使臣,而是一群背着竹筐的尼泊尔百姓,领头的是加德满都附近村庄的村长拉巴。他们的竹筐里装满了新鲜的蔬果,有尼泊尔特有的香蕉、芒果,还有新培育的土豆和豌豆。
“咱们这是第一次带这么多新鲜蔬果去吐蕃,能卖出去吗?”一个背着竹筐的年轻村民有些紧张地问。拉巴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去年我去逻些参加佛诞节,看到吐蕃百姓很喜欢咱们尼泊尔的水果,只是以前商队带的都是晒干的果干,新鲜的很少。这次咱们走得快,蔬果都很新鲜,肯定能受欢迎。再说,尺尊公主一直鼓励中尼百姓多往来,咱们带新鲜蔬果去,也是想让吐蕃百姓尝尝咱们尼泊尔的味道,往后咱们还能一起种蔬果呢。”
说话间,队伍就到了吉隆沟的边境关卡。吐蕃的守关士兵看到他们,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去年拉巴来逻些时,曾给守关士兵带过尼泊尔的芒果干,大家早就认识了。“拉巴村长,你们来啦!”士兵首领笑着说,“尺尊公主早就吩咐过,要是你们尼泊尔百姓来吐蕃做买卖,要多帮忙。你们的蔬果这么新鲜,要不要我让人帮你们送到逻些的集市去?”拉巴连忙道谢:“太好了!有你们帮忙,咱们就不用走那么远的路了。”
很快,守关士兵就找来了几辆马车,把竹筐里的蔬果小心翼翼地搬上车。拉巴和村民们坐在马车上,看着沿途的景色——河谷里的草甸上,吐蕃牧民正在放牛羊,看到他们的马车,还热情地挥手打招呼;路边的小店里,中原商人正在卖茶砖,闻到马车里蔬果的香味,还特意过来问是什么水果。拉巴笑着拿出几个芒果递给中原商人:“这是咱们尼泊尔的芒果,很甜,你尝尝。”中原商人接过芒果,咬了一口,立刻赞叹道:“真甜!比中原的桃子还好吃。下次你们来,能不能多带些,我想带回蜀地给家里人尝尝。”拉巴笑着答应:“没问题,下次咱们多带些,还带些香蕉给你。”
几天后,马车抵达了逻些的集市。拉巴和村民们刚把蔬果摆出来,就围来了很多吐蕃百姓。“这是什么水果?长得黄黄的,像月亮一样。”一个吐蕃妇人指着香蕉问。拉巴拿起一根香蕉,剥开皮递给她:“这是香蕉,咱们尼泊尔的特产,你尝尝,很甜很软。”妇人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太好吃了!我要买几根,给家里的孩子尝尝。”周围的百姓也纷纷围上来,有的买香蕉,有的买芒果,还有的好奇地问土豆和豌豆怎么吃。
“这土豆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烤着吃,还能和羊肉一起炖。”拉巴耐心地给大家讲解,“咱们尼泊尔百姓冬天的时候,就喜欢煮土豆汤,暖和又管饱。”一个吐蕃农匠听了,立刻买了几斤土豆:“我回去试试煮土豆汤,要是好吃,明年我也想在吐蕃种土豆,咱们这里的气候,应该也能种。”拉巴听了,高兴地说:“要是你想种,下次我来的时候,给你带些土豆种子,再教你怎么种。咱们尼泊尔的土豆耐寒,很适合在高原上种。”
集市上的蔬果很快就卖完了,拉巴和村民们赚了不少吐蕃的银币,还换了些吐蕃的酥油、羊毛和糌粑。“咱们这次真是来对了!”一个村民高兴地说,“不仅卖了蔬果,还认识了这么多吐蕃百姓,往后咱们可以常来。”拉巴笑着说:“是啊,尺尊公主说,中尼百姓要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分享好东西。咱们带蔬果来,他们给咱们酥油和羊毛,这样大家的生活都能更好。”
当天下午,拉巴听说尺尊公主在宫殿里接见百姓,就带着几个村民,拿着刚换的酥油和羊毛,去了宫殿。尺尊公主听说尼泊尔百姓来送蔬果,还和吐蕃百姓交流种植经验,非常高兴,特意让人把他们请进殿里。“拉巴村长,你们带来的蔬果很受欢迎啊。”尺尊公主笑着说,“我听说,已经有吐蕃农匠想跟你们学种土豆和豌豆了?”拉巴连忙点头:“是啊,赞蒙。咱们尼泊尔的土豆和豌豆很适合在高原上种,要是能在吐蕃推广,就能让吐蕃百姓冬天也有新鲜的蔬菜吃。”
尺尊公主听后,立刻让人找来吐蕃的农官:“你跟拉巴村长好好聊聊,把土豆和豌豆的种植方法记下来,明年春天在逻些附近的农田里试种。要是种得好,就在整个吐蕃推广。另外,还要告诉吐蕃商队,往后去尼泊尔的时候,多带些吐蕃的青稞种子和农具,送给尼泊尔百姓,帮他们提高青稞的产量。”农官恭敬地答应下来,立刻拉着拉巴的手,详细询问土豆和豌豆的种植时间、施肥方法,还让人拿来羊皮纸,一笔一划地记下来。
拉巴和村民们离开宫殿时,尺尊公主特意送给他们一些礼物——有吐蕃的羊毛布、金铜打造的小摆件,还有一本用藏文写的《高原种植图谱》,里面记载了吐蕃百姓种植青稞、小麦的经验。“你们把这个图谱带回去,教给尼泊尔百姓,要是他们想种青稞,就按照图谱上的方法来。”尺尊公主说,“往后,中尼百姓不仅要分享蔬果,还要分享种植经验,让咱们两国的农田里,都能长出最好的庄稼。”
回到加德满都后,拉巴立刻把在吐蕃的经历告诉了村里的百姓,还把《高原种植图谱》交给了尼泊尔的农官。农官看了图谱后,非常高兴,立刻在加德满都附近的村庄试种青稞。第二年春天,青稞长势喜人,到了秋天,产量比尼泊尔本地的谷物还高。尼泊尔百姓都很高兴,纷纷来找拉巴,让他下次去吐蕃的时候,多带些青稞种子和农具。
从此,中尼百姓之间的生活交流越来越频繁。每年夏天,尼泊尔百姓都会带着新鲜的蔬果、土豆种子去吐蕃,还教吐蕃农匠种土豆、豌豆;每年秋天,吐蕃百姓会带着青稞种子、农具去尼泊尔,帮尼泊尔百姓种青稞、用吐蕃的犁耕地。吐蕃的农匠还把尼泊尔的土豆和豌豆和本地的蔬菜一起种,冬天的时候,吐蕃百姓的餐桌上多了土豆汤、豌豆糌粑;尼泊尔的百姓也学会了用青稞做糌粑、酿青稞酒,还把青稞和本地的水果一起做成点心。
有一次,拉巴带着村里的百姓去吐蕃参加丰收节。吐蕃百姓用新收的土豆、豌豆和羊肉炖了一大锅汤,还端上了青稞酒和糌粑;拉巴和百姓们则带来了尼泊尔的香蕉、芒果,还有用青稞和芒果做的点心。大家围坐在篝火旁,一边吃着美食,一边唱歌跳舞——吐蕃百姓唱着热情的牧歌,尼泊尔百姓跳着轻盈的雪山舞,虽然语言不同,却能感受到彼此的热情和友好。拉巴看着眼前的景象,笑着对身边的吐蕃农匠说:“你看,咱们分享的不只是蔬果和种子,还有生活的快乐。往后,咱们中尼百姓的生活,会像这锅里的汤一样,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温暖。”
吐蕃农匠笑着点头,递给拉巴一碗青稞酒:“是啊,咱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忙,互相分享,这样的日子才好。明年春天,我跟你一起去尼泊尔,教你们的百姓用吐蕃的犁耕地,再帮你们种青稞,让咱们两国的农田里,都能丰收。”拉巴接过青稞酒,和吐蕃农匠碰了碰碗,一饮而尽——青稞酒的醇厚和友谊的温暖,在舌尖上交织,让人心里暖暖的。
如今,在吉隆沟的边境关卡旁,经常能看到中尼百姓往来的身影:尼泊尔百姓背着蔬果、种子,笑着和吐蕃守关士兵打招呼;吐蕃百姓带着酥油、羊毛,热情地和尼泊尔百姓分享;农匠们互相交流种植经验,工匠们一起琢磨新的手艺,僧侣们一起诵经祈福。这条跨越雪山的道路,不再只是商队往来的茶马古道,更是中尼百姓生活交融的友谊之路,而这份融入生活的友谊,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一样,年年盛开,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