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尼泊尔)
印度政坛“疫”变
发布时间:2021-07-06 01:47

5月1日,新冠患者在印度新德里一处临时病房接受治疗

    “总理正面临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政治挑战。” 印度民意调查机构CVoter创始人亚什万特·德希穆克说。

林民旺

  印度累计新冠确诊病例6月23日超过3000万例,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超过这一数字的国家。多名专家警告,印度可能会迎来第三波疫情。

  全印医学科学研究所主任兰迪普·古莱里亚认为,印度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最快在6至8周后开始,很多地方已经放松警惕了,“看起来我们并没有从第一波和第二波疫情中吸取教训。”他强调,新冠变异病毒毒株德尔塔,即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种,已经变得更具传染性,且传播速度更快。

  与此相关,印度政府的疫情治理能力和举措也持续受到外界关注。印度此前那场“人间地狱”式的疫情灾难,至今想来仍令人不寒而栗。当时,印度民意调查机构CVoter的调研结果显示,印度总理莫迪的支持率跌至最低水平。莫迪执政7年来,不满莫迪政府表现的调查对象首次超过满意者。

  “总理正面临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政治挑战。”CVoter创始人亚什万特·德希穆克说。有舆论指出,尽管支持率下跌,莫迪仍是印度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也有分析认为,尽管根据宪法,莫迪仍可执政到2024年,但他显然不能高枕无忧。

反复的疫情

  2020年3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情况计划主任迈克·瑞安曾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类对抗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未来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印度控制该病毒的能力。”当时超出很多人预料的是,两天后的3月25日,莫迪政府迅速出台了史无前例严苛的全国封锁政策,并且一直持续到6月8日才开始分阶段重新开放。

  正是如此严格的封禁,为2020年印度抗击新冠疫情的良好表现打下基础。2020年9?10月,印度经历了第一波疫情大暴发,但是比较充分的医疗准备使印度并未陷入医疗挤兑的困境。到2021年初,印度疫情形势一度好转,单日新增病例甚至降至1万例以下,于是莫迪迫不及待地宣布“抗疫取得胜利”,印度卫生部长在3月初宣称印度“疫情进入尾声”“抗疫即将完全胜利”,莫迪及其政府将工作重心明显放在了内部政争和拓展地缘政治影响力上。

  如此大环境下,印度举国上下似乎都忽视了疫情反扑的危险。当第二波疫情大暴发迅疾来袭,印度几大城市立刻陷入医疗挤兑的困难境地。从2021年4月中旬开始,印度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达20多万,并且一直保持迅速上升趋势,直至达到单日新增病例数近50万的峰值,这种趋势直到5月下旬才重新回落到单日新增病例数20多万。

  印度官方提供的这些数据,其实是对这一波疫情大暴发的“轻描淡写”,以至于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认为,印度实际感染人数或比报告数高20至30倍。一些医疗卫生专家评估,第二波疫情大暴发至少导致印度因疫情而死亡的人数达到80万?100万,印度普通人的切身观感也间接印证了印度疫情的严重程度远远高于官方提供的数据。

政府失职?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难,印度内部很快展开“追责”。莫迪政府似乎有意将这波疫情大暴发归结为在印度发现的变异毒株B.1.617.2,因为该变种病毒更具传播性,感染能力更强,表现出来的病症也更强,呼吸困难是其普遍特征。这导致病人需氧量迅速上升,进而出现了一系列医疗挤兑灾难性事件。

  反对党和国际媒体指责莫迪政府负有巨大责任,莫迪本人也被批“自满、无能和傲慢”。4月初,疫情已经呈现大暴发趋势时,莫迪及印度人民党仍将重心放在西孟加拉邦等地的地方选举上,莫迪本人和内政部长沙阿甚至多次参加大规模选举造势集会,志在拿下西孟加拉邦的选举。

  同样,对早前的宗教节日大壶节,印度政府也根本未采取任何限制措施。在国际上,印度政府为追求“地缘政治影响力”,将65%的抗疫药品(包括疫苗和氧气)用于出口和捐赠。作为“世界疫苗工厂”的印度,全然没有防备自身可能的疫情暴发,以致印度本国的疫苗接种率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

  在疫情大暴发后,印度举国呈现一幅“失败国家”景象,显示出政府职能和治理上的“缺位”。因为缺乏全国范围内疫情应对的管控协调,各邦彼此争夺抗疫物资,中央和地方在抗疫举措上不断扯皮……印度网络平台上谣言满天飞,恐慌情绪大肆蔓延,中央政府公信力被指严重丧失。

“保卫莫迪”

  不仅印度精英群体,很多普通民众也将矛头直接对准总理莫迪。有印度医学权威人士直言莫迪是疫情的“超级传播者”,脸书等社交媒体上一度出现呼吁莫迪辞职下台(#ResignModi)的话题标签,新德里等地出现了不少抨击莫迪的海报。

  莫迪政府对此的反应是,加强舆论管控,要求社交媒体删除涉及疫情的负面信息和言论,屏蔽含有呼吁莫迪辞职下台的话题标签。印度警察立即清理了抨击莫迪的海报,并将参与贴海报的人员逮捕。

  印度外长苏杰生领导下的印度外交部更是站在了“保卫莫迪”的国际前线上。苏杰生要求驻外的外交官们不要将精力放在与东道国媒体就疫情的负面意见和观点作斗争上,但如果国际媒体“片面”叙述莫迪及其政府在应对第二波疫情方面的“无能”,印度外交官必须予以反击。

  苏杰生的这一做法,既有个人考量,也有维护印人党的动机。作为印度外交系统职位最高的公务员外交秘书,能够在退休后火速加入印度人民党,并且被莫迪任命为外长,得益于莫迪本人的赏识,可以说苏杰生的政治命运与莫迪是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莫迪的“知遇之恩”,苏杰生必须带领印度外交部予以“回报”。同样,当外国驻印度机构向印度反对党寻求医用氧气等方面的援助时,莫迪政府认为这是在公开羞辱执政当局,印度外交部则公开表明反对这样的做法。

“莫迪时代”仍将延续

  屋漏偏逢连夜雨。5月3日公布的5个地方邦(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和本地治里)的选举中,印人党几近惨败。选举失利叠加第二波疫情大暴发,对莫迪而言,可谓其2014年执政以来遭遇到的最大的“滑铁卢”。印度政坛的“莫迪时代”是否会因此加速落幕呢?

  近期,100多名印度前内阁高官联署公开信,公开批评莫迪及其政府在疫情应对上的失职,这种情况实属罕见。印度前外交秘书梅农及一些前大使或撰文,或在访谈中公开批评莫迪“好大喜功”的外交政策。对此,以西巴尔为首的前外交官又组织了33人的联署公开信为莫迪的政策进行辩护,“对峙”一度引发热议。

  不过,足以让莫迪政府感到欣慰的是,虽然国际舆论对印度政府和莫迪多有批评,但其看重的西方国家政府并未直接“追责”莫迪本人。比如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虽然不认可莫迪政府管控媒体和抓人的做法,但并没有将批评矛头指向莫迪本人。

  从党派层面看,缺乏足以挑战莫迪及印人党的反对党,使得“莫迪时代”或将继续维系。百年老党国大党自2014年选举失败以后,就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在2019年的选举中再次惨败更表明,国大党衰弱已经不是短期趋势了,加上国大党少壮派的不时倒戈,更显示出印度人民党“一党独大”的趋势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持。换言之,暂时还找不到可以替代莫迪的更好选择。

  印度政坛不会因“疫”生变,更深层的原因是印度社会的深刻变化。一直以“权力分散和中央软弱”为标签的印度政治,如今出现了堪比开国领导人尼赫鲁这样的强势总理莫迪,不得不说是印度政治基础的巨变。冷战后印度经历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快速而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使得印度社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过程中,普通民众感受到的是难以忍受的软弱和无力感,而政治强人则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感。所以,即便在5月中旬CVoter的民调中对莫迪执政表现“非常满意”的调查对象由65%降至到37%,莫迪也仍然是印度最受欢迎的政治家。

  对印度民主和选举政治的信仰,同样使得人们普遍“健忘”。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整个国家涌现各种批评声音,但随着疫情减缓,抗疫措施逐步调整到位,出现的新语态、新叙述是“感谢莫迪”,“如果没有莫迪,印度人民是渡不过这次疫情危机的”……这样的“印度故事”已经出现,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讲述。

  一句话,疫情冲击了莫迪执政,但是印度政坛的“莫迪时代”仍在延续。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