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9月7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刚刚过去的暑期,从北国春城到南粤大地,再到黄河之滨,我国各地通过创新供给、优化场景、融合文化,全方位释放夜间消费活力。夜间经济正加速向产业化、专业化和品质化升级,衍生出众多“产品+场景+文化”融合的创新消费形态,成为提振消费、增强城市活力的强劲新引擎。
文化赋能,打造沉浸式夜间文旅新地标
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消费场景巧妙结合,是各地激活夜间经济的共同法宝。在吉林长春,改造升级后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通过拆墙透绿、增设口袋公园和艺术场馆,并在周末变为步行街,成功将历史建筑群转化为集街头音乐会、非遗展示、老字号美食于一体的文化消费目的地。长春市商务局局长王欣耕介绍,通过发放数万张消费券叠加企业优惠,有效激发了市民的消费热情。
同样在吉林,珲春市的渤海古镇景区以唐代渤海国建筑为蓝本,夜幕降临时,灯笼与灯火次第点亮,文艺项目轮番上演,宛如一幅流动的唐代画卷,自“五一”开业以来便成为热门旅游地。而在甘肃兰州,夜游黄河项目火爆异常,日均接待游客超6000人次,其中省外游客占比高达80%。游客们可在黄河岸边品“三炮台”茶香,在金城关欣赏非遗展示,感受“烟雨兰山”的静谧与城市灯火璀璨的交融。
业态融合,构建多元联动消费新生态
夜间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多业态的深度融合与联动发展。广东省以“2025广东夜经济暨暑期消费促进活动”为抓手,全省联动开展“精彩夜市、风味夜食、品质夜购”等六大主题消费活动超200场。广州首批15个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已成为夜间经济高地,天河路商圈夜间消费额已占全天近六成。今年暑期,广州启动“Young城Yeah市”夜间消费季,推出“次元站、美食城”等五大主题场景,打造“一区一夜一景”的沉浸式体验。
甘肃定西市则创新性地打造“夜韵、夜演、夜泉”三大场景,在通渭县推出“昼赏书画·夜沐神泉”模式,800余家画廊延长营业时间,让翰墨之韵融入夏夜。庆阳市环县更是将夜市与4A级景区环州故城深度联动,通过“白天游故城,夜晚逛夜市”的完美动线,让曾经日均客流不足千人的小县城夜市,如今日均客流突破万人次,实现了“1+1>2”的消费引流效应。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夜间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创新与精细化管理。广州市在制度创新上走在前列,在羊城夜市先行区内首创“活动审批一次性许可”机制,将千人大型活动审批时限压缩80%,千人以下活动实行季度备案制,极大简化了商家举办活动的流程。同时,允许商家按年度固定区域外摆,无需重复申请,为“烟火气”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甘肃环县,政府通过“划行规市”策略,在环江地带划出800米专属区域,将100多家流动摊贩统一规划入驻,使夜市环境从“油渍遍地”变得“整洁有序”,从而吸引了大量客流。兰州市城关区文旅局局长冯兰印表示,当地正通过优化业态布局和提升服务品质,持续推动夜经济向品质化、特色化升级,让城市夜色既有市井烟火气,又有人文艺术味。
从文化赋能到业态融合,再到政策护航,我国夜间经济正告别单一的“吃喝玩乐”,向更具内涵、更富体验、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