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将军”杜拉尼:一位敢于直言、穿梭印巴之间的老兵离去
巴基斯坦前国家安全顾问、退役少将默罕默德·阿里·杜拉尼(Mahmud Ali Durrani)于 10 月 24 日在拉瓦尔品第因心脏病去世。这位长期推动印巴和解的“和平之声”离开了他长期奔走的外交与安全舞台,享年 79 岁。
来源:南亚观察昨天 15:381654 -
伊朗在印度和南亚什叶派社区的影响力依然强劲
伊朗在南亚什叶派社群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穆斯林世界的地位——而这场持续12天的冲突并未对其造成决定性削弱。
来源:南亚观察前天 18:141691 -
跨国圣战组织合作: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与虔诚军的联盟威胁印度,重塑南亚恐怖主义格局
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与虔诚军(LeT)的勾结仍然是南亚安全格局中最具破坏性的因素。
来源:南亚观察前天 18:091964 -
印度最高法院同意逃亡亿万富翁兄弟支付5.7亿美元达成和解
11 月 24 日 印度最高法院同意,如果亿万富翁兄弟尼廷·桑德萨拉和切坦·桑德萨拉支付 16 亿美元银行欺诈案中三分之一的欠款,将撤销对他们的刑事指控。此举可能会促使其他罪犯寻求类似的和解方案。
来源:路透社2025-11-241339 -
“光辉”战斗机坠毁,令印度战斗机的出口希望蒙上阴影
11 月 23 日 印度“光辉”战斗机在迪拜航展上当着全球军火买家的面坠毁,这对印度一项重要的国家荣誉来说无疑是又一次打击,使得这款战机不得不依靠印度军方的订单来维持其作为国产国防技术展示平台的地位。
来源:路透社2025-11-244989 -
印度劫匪冒充央行官员抢劫运钞车
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警方当地时间22日宣布,他们破获一起涉案金额高达700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555万元)的抢劫案,已有3名嫌犯被捕。
来源:中国新闻社2025-11-231825 -
孟加拉国发生5.7级地震,造成三人死亡
11 月 21 日,周五孟加拉国发生 5.7 级地震,造成至少 3 人死亡,多人受伤,包括人口稠密的首都达卡在内的许多地区的建筑物遭到破坏。
来源:路透社2025-11-214429 -
印度朝圣者在沙特遇巴士事故,数十人遇难
当地时间周一(17日),印度官员证实,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地那附近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载有印度朝圣者的巴士与柴油罐车相撞,恐致数十人遇难。
来源:亚太日报2025-11-191117 -
孟加拉国前总理被判死刑,涉暴力镇压示威致1400人死亡
孟加拉国前总理谢赫·哈西娜因涉嫌在任期间暴力镇压学生示威活动,被该国国际刑事法庭以反人类罪判处死刑。这场导致其政权倒台的抗议活动已造成1400余名示威者丧生。
来源:亚太日报2025-11-182537 -
2025年巴基斯坦汽车展举行
人民网伊斯兰堡11月18日电 (记者赵益普)卡拉奇消息:11月14日至16日,2025年巴基斯坦汽车展在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举行。
来源:人民网2025-11-182630 -
昆明呈贡: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算力枢纽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云南昆明滇池东岸,“数字引擎”的澎湃动能正为“春城花都”注入发展新活力。
来源:人民网2025-11-181340 -
从锡尔克里克到阿拉伯海:印度的“三叉戟”军事演习是一把双刃剑
印度日益频繁的海军演习,加上其在印太地区的雄心壮志和与西方的伙伴关系,表明其战略重心正从近岸防御转向区域管控。
2025-11-103763 -
青岛港开通东南亚直达航线
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青岛港”)8日发布消息称,随着地中海航运(MSC)新推出的地中海东南亚航线(SAMBAR航线)首班船舶靠泊该港前湾集装箱码头,青岛港正式开通东南亚直达航线,构建起“中国北方—东南亚”的直连物流新通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11-92458 -
社评:英国应考虑向大埃及博物馆归还文物
作为世界最大单一文明博物馆,建造过程历经二十多年延宕的大埃及博物馆终于得以与世人相见,被认为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
来源:环球时报2025-11-33668 -
瑞士媒体:世界需适应中国“十五五”发展之变
“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并非“一切照旧”,而是针对一个看起来远比5年前更加不可预测的世界重新调整战略。
来源:环球时报2025-11-22688 -
社评:中美可以携手多办大事实事好事
这场全世界“高度瞩目”的会晤,在第一时间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和解读,外界普遍认为会晤对中美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来源:环球时报2025-10-312213 -
“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任托马斯·赫尔布林称赞中国推进经济再平衡的努力,认为未来5年“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
来源:人民日报2025-10-302319 -
美媒:数字时代,珠宝大盗无处遁形
即使罪犯能够遁形一时,社交媒体的互联互通也让他们逃脱的难度呈指数级倍增——人们到处都留下数字支付的痕迹,网民们很容易就能通过社交媒体检索到某人的面孔和姓名。
来源:环球时报2025-10-303097 -
闪评|美政府继续“停摆” 应急资金分歧凸显“政治算计”
应急资金的使用之争反映出的是美国两党的争斗已经脱离为美国民众谋福利的正轨,这是美国政治的悲剧。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5-10-303195 -
特稿|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韩国各界对习近平主席国事访问充满热切期待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来源:新华社2025-10-281490 -
【中国网评】中国对美航运反制,真实打击力度究竟有多大?
来源:中国网2025-10-193053 -
台湾人的家国情怀和中国认同正在复苏
他们明确表态“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对应有身份认同的公开表达,打破了民进党长期以来刻意制造的“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谎言。
来源:环球时报2025-10-56452 -
钟才文:中国是全球包容性发展的典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下,全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来源:人民日报2025-10-55023 -
社评:新疆好不好,70年成就是最有力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新疆工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
来源:环球时报2025-9-273158 -
南亚时评:用血的代价换取社交媒体禁令的撤销?尼泊尔青年抗议折射数字治理之殇
9月10日,当尼泊尔政府宣布部分解除社交媒体封禁时,街头已躺满27具年轻的尸体。这场持续5天的抗议,用鲜血在南亚次大陆写下数字时代最残酷的注脚——在所谓"数字主权"与公民权利的博弈中,青年群体正在成为最沉重的祭品。
来源:南亚网视2025-9-978864 -
希腊媒体撰文:作为轮值主席国,中国让“上合大家庭”越走越近
本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中国奉行共识原则,确保所有成员国利益得到兼顾,为不同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创造文明对话与合作的环境。
来源:环球时报2025-9-34146 -
两场大活动接连登场,多国领导人在华会谈,中国成为国际外交大舞台
从天津到北京,从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中国近日成为国际外交的大舞台。
来源:环球时报2025-9-34650 -
巴基斯坦媒体:九三阅兵彰显中国实力与和平贡献
九三阅兵不仅将展示新时代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也是向世界的庄严宣告:坚持正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来源:环球时报2025-9-26396 -
李海东:上合成为动荡世界中的和平绿洲
在当今变乱交织的复杂国际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以其进步的安全理念、务实有力的行动举措,给世人带来构建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信心和希望。
来源:环球时报2025-9-25075 -
纪念抗战胜利展现和平力量,上合天津峰会促进国际团结,中国两场重大活动吸引世界目光
就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即将举行前夕,被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上合峰会”将于8月31日在天津举行。
来源:环球时报2025-8-304545 -
周晨静:“让山低头,叫水让路”,中国超级工程底气何来
今年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看着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蒸蒸日上,身为工程人,不禁对当年青藏铁路“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气概心驰神往。
来源:环球时报2025-8-292578 -
朱松岭:台湾看不到《南京照相馆》,谁之过?
《南京照相馆》不只是一部普通的商业电影,也是一部以真实史料为基础,展现抗战期间中华民族悲壮斗争历史的影像文本。
来源:环球时报2025-8-297612 -
美媒:中国正用无人机“配送未来”
与第一代用于摄影或娱乐的消费级无人机不同,这些飞行器旨在远距离携带数百公斤的货物进行低空飞行,并且越来越多地实现自主飞行。
来源:环球时报2025-8-272815 -
新加坡媒体:AI=亚洲智能?中国人才正驱动美国AI发展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智库主任马旸表示:“据我了解,(Meta的超级智能实验室)约75%的人才是外籍人士,且其中大部分有着中国血统。”
来源:环球时报2025-8-255087 -
社评:西藏为什么能创造发展奇迹?这是个好问题
60年来,西藏自治区从一个“人畜混居、交通闭塞”的边陲苦寒之地成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新边疆。
来源:环球时报2025-8-222877 -
港媒:西方品牌为何在华陷入“文化傲慢”困境
这起事件涉及一名男模特将眼睛扭曲成一种滑稽的“眯眯眼”造型,这不仅是艺术判断失误,更揭示了根深蒂固的文化傲慢。
来源:环球时报2025-8-228467 -
英国大学教授: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中国交出高分答卷
2003年是一个转折点,当时中国政府意识到不能过于依赖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此后,中国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5-8-212808 -
新闻调查丨在日本,南京大屠杀历史缘何被选择性遗忘
或是外国媒体记者的报道,亦或是当时身处南京的国际友人留下的记录……各种史料无一不诉说着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
来源:新华社2025-8-183886 -
GPT-5只是“更好”而非“全新”,OpenAI上演“狼来了”?
自ChatGPT横空出世后,几乎每一次来自OpenAI公司的产品革新,都会在全球引发震动。这一次发布的GPT-5也不例外。
来源:环球时报2025-8-183279 -
社评:对话谈判是解决俄乌冲突的必然路径
俄罗斯这次提出的要求比2024年6月提出的停火条件有所放宽,特朗普未提对俄实施100%能源关税制裁,说明美俄矛盾在缓解。
来源:环球时报2025-8-184600 -
石破茂未提“加害责任”,日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中韩敦促日本正视历史
“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获得尊重;只有以史为鉴,才能开辟未来;只有前事不忘,才能防止再误入歧途。我们敦促日本作出正确的选择。”
来源:环球时报2025-8-167768 -
美国各界人士表示美国高关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也在社交媒体发帖,称“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将开始流入美国”“关税正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水平流入美国”。
来源:新华网2025-8-93203 -
社评:莫迪访华消息何以牵动世界目光
中印人口加起来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两国经济规模和全球影响力均处于上升期,在此关键节点,中印关系的走向有着更多为世人所瞩目的理由。
来源:环球时报2025-8-84273 -
美国学者:于美国3500万小企业而言 关税不确定性的打击尤为沉重
截至2023年,美国从事商品进口的企业中,超过97%是小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关税的不确定性令他们沮丧且无措。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5-8-72133 -
美国最新“对等关税”公布,“全球贸易史迎黑暗一天”
这意味着美国将实施自1933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以来的最高关税。当年,这部法案加剧了大萧条,几乎关死了国际贸易通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8-42333 -
社评:中印关系再出发,最需要的是什么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印度外长苏杰生7月15日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并结合与会访华。
来源:环球时报2025-7-153450 -
社评:用台湾问题绑架盟友,五角大楼在盘算什么
中国军队有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五角大楼若执意妄为,必将自食恶果。
来源:环球时报2025-7-144154 -
卞显乐:日本流行“租奶奶”或加剧“亲情贫困”
“奶奶”不仅会进行保洁、照顾儿童、指导烹饪等生活支持服务,还能站在长辈角度,“奶奶”般地进行心理疏导、调解生活纠纷。
来源:环球时报2025-7-143450 -
新加坡媒体:“不良富足”正在伤害我们
最明显的不良物质富足表现就是垃圾食品:超市货架上、快餐店里堆积如山的脂肪、碳水、盐和食品添加剂混合物,正在侵蚀我们的身体健康。
来源:环球时报2025-7-38268 -
社评:“机超”火了,人们看的不只是热闹
从无人机到人工智能,从人形机器人到量子科技,从新能源汽车到国产大飞机,中国科技发展的步伐坚定向前,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来源:环球时报2025-7-322679 -
班达里归还福利:一场低调的政治伦理宣誓与政党重塑之战
在尼泊尔政治版图经历剧烈震荡的2025年,前总统比迪亚・德维・班达里的政治回归注定成为标志性事件。当她选择以向内政部递交正式信函的方式,主动放弃每月15万卢比津贴、207升汽油补贴等政府福利时,这场看似简单的 "去特权化" 行动,实…
来源:南亚网视2025-7-16205
今日推荐
-
“光辉”战斗机坠毁,令印度战斗机的出口希望蒙上阴影2025-11-24

-
孟加拉国发生5.7级地震,造成三人死亡2025-11-21

-
从锡尔克里克到阿拉伯海:印度的“三叉戟”军事演习是一把双刃剑2025-11-10

-
社评:英国应考虑向大埃及博物馆归还文物2025-11-3

-
从“空姐”到“空嫂”,改变的不止称呼2025-10-29

-
闪评|美政府继续“停摆” 应急资金分歧凸显“政治算计”2025-10-30

-
美媒:数字时代,珠宝大盗无处遁形2025-10-30

-
美媒:印中恢复直航,给印度商界带来希望2025-11-5

-
黄云松:“中巴关系裂痕”论调不攻自破2025-11-1

-
瑞士媒体:世界需适应中国“十五五”发展之变2025-11-2

